•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罪恶也就是无知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3-04-29 19:03:07

: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罪恶也就是无知

苏格拉底而言,知识和德性是同一个东西。如果德性相关于“使灵魂尽可能地善”,那么我们首先就有必要知遭什么使灵魂善。因此善和知识就密切相关。但:是苏格拉底对于道德所说的不止于此。他实际上将善与知识等同起来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他说: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罪恶也就是无知,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德性。通过将知识和德性等同起来,苏格拉底也就认为罪恶或邪恶乃是知识的匮乏。正如知识就是德性,罪恶也就是无知。这个推理的结论使苏格拉底确信没有人会明明知道而去故意犯罪。他说,罪行总是不自觉的,是无知的产物。

有趣的哲学启蒙书:苏格拉底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哲学

把德性与知识等同,罪恶与无知等同,这似乎与我们最基本的人类经验相矛盾。常识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知道一个行为错了,我们还是会去做,因此我们是故意而自愿地犯错误的。苏格拉底承认我们会做坏事。但是他不认为人们是明知故犯。苏格拉底说,当人们做坏事时,他们总是以为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哲学_有趣的哲学启蒙书:苏格拉底

当苏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识等同起来,他头脑中考虑的德性概念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他而言,德性意味着实现一个人的功能。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一个人的功能就是理性地行事。同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为他的灵魂追求着幸福或好的生活。这一内在的好生活: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罪恶也就是无知,“使灵魂尽可能地好",只有通过某种合适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因为我们有着对幸福的渴求,我们就会选择我们的行动以希望它们带来幸福。哪种行动或者什么行为可以带来幸福?苏格拉底认识到有些行动表面上带来了幸福,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常常选择那些本身很成问题的行动却以为它们可以带来幸福。小偷或许知道偷窃是错误的,但是他们依然行窃,希望以此获得幸福。类似地,我们追求权力、生理的快感和财富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以为它们是成功和幸福的标志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却混淆了幸福的真正基础。

不过罪恶和无知的等同与常识毕竟不相违背,因为苏格拉底所说的无知关涉到一个行动产生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指行动自身。这是一个人心灵的无知,它不知道它该怎么办才可以“使灵魂尽可能地好”。因此过错就是对一种行为不确切的估计造成的后果。某种事物或快感可以带来幸福就是这种不确切的期待所以过错之所以是无知的产物,显然就是因为它指望它愿意做它不能够做的事情。无知包括看不到某些行为并不能产生幸福要借助于对人类本性真正的知识才知道要想幸福什么才是必须的。这还要借助于对事物和行为类型的真正知识以知道它们是否能够实现对幸福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能够区分那些表面上能带来幸福的东西和那些实际上能带来幸福的东西。

所以,说罪恶是无知、是不自觉的,就是说没有人会故意选择破坏、损毁他的人性。甚至当我们选择痛苦,我们也是希望这种痛苦能够带来德性,实现我们的人的本性——这个本性追求着它自己好的生活。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在正确地行事。但是我们的行为是否正确则依赖于它们是否与人性相和谐,这是一个真知的问题。此外,因为苏格拉底相信信人性的基本结构构是恒定的,所以他也相信有德性的行为也是恒定的。这就是他克服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基础。苏格拉底制定了这样的方向,即道德哲学将贯穿西方文明的整个历史。他的思想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神学家们修改,但它依然是理智和道德的支配性的传统,围绕着它发展出了各种理论。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知胜大咖)傅统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优秀人民书画家成果展

(知胜大咖)傅统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优秀人民书画家成果展

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傅统先是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傅统先先生是新中国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者,是西方教育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者。

2018年人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程

2018年人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程

本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为纬、以各时代主要哲学家哲学思想为经,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较具体、较通俗、较系统的呈现。儒、佛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在中国哲学史上各有其特殊的理论贡献,要全面?

:我如要写阳明,就想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

:我如要写阳明,就想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

回过头来说说本书的主角王阳明。阳明的良知学,让很多人走上善途,而且充满信心,这是阳明对学术、对世人的主要贡献。可惜的是,不论阳明自己的文集或弟子编的《年谱》,有关这方面的描写并不多,这使我们对阳明的一生,缺少了健康上的证据。

(每日一题)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奠基人

(每日一题)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奠基人

在王阳明的经典著作《传习录》中,他有一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这句话简短而深刻,道出了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和思想内涵。王阳明这句话的第一部分“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独立性。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作者冈田武彦成名作及代表作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作者冈田武彦成名作及代表作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特别是儒学发展史为背景,在简明生动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