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三星堆文化与太极拳的奇妙融合:三星太极拳的创编与传承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4-06-10 09:08:39

三星堆文化与太极拳的奇妙融合:三星太极拳的创编与传承

古蜀文化考古序列的核心符号广汉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现出土器物有青铜器(铜人像、人头像、铜人面具、纵目面具、神树、神坛、鸟、鸡、尊、罍等)、金器(金杖、金箔饰件)、玉器(玉璋、玉质兵器、工具、壁等)、陶器、海贝、象牙等[]。加拿大籍华人李蓉女士, 受三星堆器物和三星堆古蜀人深邃的人文精神启迪, 根据自己多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学习和练拳教学实践经验所感所悟, 契合三星堆文化的哲学思想和身体器物形态赋予的“灵感”, 创编了三星太极拳, 并在海内外推广传承。本文运用田野考察、知识考古学和体育人类学图像截图分析等研究方法, 基于文化符号学“N”级编码理论和人类学“大小传统”感通思维方式, 对已出土的三星堆器物和三星太极拳中具有典型性、相关性的身体动作进行筛选, 筛选出6件三星堆器物(即“三静三动”, 3件动态身体形态器物和3件静态综合器物)和三星太极拳掌法、功法作为双向研究中介进行实证研究, 探讨三星堆器物与三星太极拳的相互关系, 阐释三星堆器物与现代身体活动式样--三星太极拳的相关性, 对现代休闲时尚运动项目衍生、传承研究具有前瞻性价值和意义。

1 双向实证中介阐释

三星堆器物是古蜀人思维方式、观念和主张的浓缩性、提炼性的外显符号, 三星太极拳是现代人们健康思维方式的身体动作表达符号, 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对原始文化与现代运动式样的形成具有发生学意义。本文筛选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2座跪坐人像和1座大青铜立人像)和综合器物(铜神坛、铜太阳形器、大型铜神树), 并筛选出三星太极拳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功法和套路为中介。

三星堆器物是“静立”的文化符号器物标志, 对三星堆文化具有发掘和提炼作用。三星太极拳是“动态”的身体活动符号及标志, 对三星堆文化具有推演和传承作用。“以静示动、以动承静”, 一静一动动态交互关系, 对以“活态”文化挖掘古蜀人的原生文化形成具有研究的中介作用和意义()。

图 1( 1)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图 1 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中介作用示意 1 on form of

1.1 三星堆器物筛选依据

三星堆遗址经过中外考古学家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掘与整理, “一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178件、玉器129件、金器4件、陶器39件、石器70件, 另有象牙13根、较完整的海贝62枚以及约3 m3的烧骨碎渣。“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绿松石3件、石器15件, 另有象牙67根、海贝约4 600枚[]。通过数次在广汉三星堆实地考察, 以及大量阅读有关古蜀文化与三星堆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资料, 共筛选出6件器物作为研究三星堆文化与三星太极拳关系的中介。其中以身体形态器物为基本依据筛选的器物:2座跪坐人像和1座大青铜立人像。以综合器物表达“天地人和”“五行相生相克”和“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铜神坛、铜太阳形器、大型铜神树器物。

其筛选依据为:①身体的站姿、跪姿具有凝练表达特定区域内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特质。约翰·奥尼尔[]认为:“身体是一个悖论, 一方面它是被自然、社会与文化构成的; 另一方面, 身体又是构成世界的原型。”人类的身体形态受制于其生活环境和文化形态, 正如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社会对抗与和谐的身体表达一样, 通过人体的面部形态和站立、坐姿和跪姿表达身体存在与政治、经济、宗教等难以剥离的文化依附性特征, 是身体作为社会存在载体的根本。②从器物入手研究身体形态对三星太极拳形成的影响, 从而研究古蜀文化中身体文化特质, 对促进文化符号学阐释原生文化具有学术贡献意义。③以身体器物形态作为旁证研究三星太极拳衍生的原初所思、所想, 对三星太极拳寻找文化之根, 对三星太极拳的推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辐射意义。④以综合器物表达三星太极拳蕴含丰富的三星堆文化元素, 对以抽象叙事表达传统体育起源于宗教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 对推动体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具有知识考古学的感通意义。⑤对后续研究三星堆文化和提炼古蜀人的生活休闲方式, 乃至体育文化元素和塑造原生体育文化雏形具有抛砖引玉之作用。

1.2 三星太极身体动作筛选依据

三星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基础上, 选用形意的桩式、八卦的掌法、陈氏太极拳的韵律身法并结合三星堆器物的动作造型而衍生; 三星堆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传统武术是三星太极拳衍生的两大元素, 两者的耦合为以身体器物形态与三星堆文化难以剥离的文化依附性关系找到了具有操作性意义的中介。

三星太极拳其手型为三星掌, 亦称三星太极手。其主要手法有掤、划圆、挑掌、穿掌、捋带、撩带、压掌、推掌、云手。其步型有并步、开立步、丁步、马步、独立步、虚步、歇步、三体式、半弓步。其步法主要有侧步、辗脚、上步。其腿法为勾踢脚。其身型有:头虚领顶劲, 不偏不摇; 劲自然竖直, 下颚微收; 肩保持松沉, 不耸不张不扣; 肘沉坠自然, 屈而不僵; 胸舒松微合, 不挺不缩; 背舒展拔背, 不可驼背; 脊中正竖直, 不左不右; 腰胯松活自然; 臀、膝内收内敛,屈膝自然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伸直圆顺。其身法包括:保持中正安舒, 旋转松活, 气势稳捷, 以腰为轴, 带动四肢, 上下相随, 沉浮起落, 弧形旋转, 韵律豪放, 以圆画圆。其眼法有:体松心静, 呼吸自然; 动作弧形, 虚实分明; 上下相随, 圆活完整; 均匀连贯, 和顺自然; 轻灵沉稳, 刚柔相济。

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三星太极拳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轻柔缓慢、圆活自然、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 也体现出心静体松、形意相随、刚柔相济的基本要求。三星太极拳造型奇特、天人相应、平衡对称、韵律豪放、优美舒展, 具有以圆划圆的独特拳路风格, 体现三星堆文化丰富的文化符号内涵和特质。其基本功有无极桩、太极桩、开合桩、升降桩、三才桩。其初级套路由8个动作构成:众星捧月(起势)、三星对应、二龙戏珠、野马分鬃、玉女穿梭、白蛇吐信、卧虎藏龙、众星捧月(收势)[]。三星太极拳加以特定的经穴指法, 对刺激人体末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舒展关节有积极的作用。它在挖掘三星堆文化哲学思想和传统武术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通过对中医理论和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运动模式的探究, 从拳法和功法上, 通过升降开合、呼吸吐吶、拧腰转折的不同身体动作的表达, 具有促进人体内外平衡对称, 以达到身体健康健美的特殊功效。它对痛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肠胃病、精神紧张、失眠等现代流行病疗效显著。

从初级套路中筛选出众星捧月、三星对应和白蛇吐信, 从基本功里筛选出混元式、太极桩、游龙式, 从基本技术中筛选出三星太极掌。其筛选依据为:①三星太极拳受三星堆文化的影响而衍生,其动作具有表达三星堆文化难以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从身体动作的表达形式上看, 其直接和抽象, 具有对三星堆文化表达的图像学意义。②对三星太极拳具体动作的表征, 弥补了体育起源于宗教祭祀等生活属性特征。③身体行为和身体动作对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具有操作性意义, 正是表达古蜀人健康思维方式的凝练和提炼符号属性。

1.3 三星堆身体器物形态与三星太极拳相关性研究的前瞻性价值和意义

器物是文化的外显, 也是表达文化最为直接的符号。身体器物是人类身体形象、身体经验和身体知识的浓缩、提炼。身体形态、身体动作、身体行为与特定区域内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和主张具有难以剥离的文化依附性关系。三星堆器物形态具有表达特定区域内人们思维方式、观念和主张的文化符号标志浓缩中介作用的特质, 三星太极拳的形成基于古蜀文化背景、源自古蜀宗教仪式、依托于三星堆器物。通过对已出土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的梳理, 在器物形态这一操作性概念的基础上, 剖析器物形态与三星太极拳难以剥离的相互关系具有前瞻性价值及意义。发掘与研究三星堆文化的众多成果表明, 以完整的文献和文字记载三星堆文化形成、嬗变脉络和谱系的研究成果略显单薄, 而以器物形态, 尤其是以身体器物形态和具体的身体动作(三星太极拳)作为旁证研究和表述古蜀人文化思维的方式尚无人涉足()。

图 2( 2)

太极无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图 2 研究前瞻性示意 2

本文以知识考古学和文化符号学方式, 阐释三星堆文化与三星太极拳的相关性, 以挖掘与整理的器物为旁证, 追溯三星太极拳形成的文化核心机理, 阐释三星太极拳蕴含的古蜀文化内涵。尤其是基于文化符号研究视域, 采借文化符号“N级编码”理论[], 认为研究具有以下理论与实践意义:①通过对筛选的三星堆器物的描述和阐释, 剖析身体形态器物与三星太极拳文化依附性关系, 为后续研究三星堆文化所蕴含的古蜀人身体活动、休闲祭祀等文化元素奠定一定的学理基础; ②通过对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的研究, 对弥补三星堆文化文字记载和文献资料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后续研究三星堆文化符号“N级编码”和“解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③以具体器物和身体动作为研究对象, 佐证身体活动与文化的相关性,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文化交融共享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 实证研究结果

为了探讨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与三星太极拳的相互关系, 本文采用知识考古学和体育人类学图像截图分析的方法, 进行双向实证研究。正向: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对三星太极拳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星太极拳的形成受三星堆文化的影响。逆向:三星太极拳蕴含丰富的三星堆身体形态文化元素, 是三星堆身体文化的再展演。双向实证研究思路如所示。

图 3( 3)

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无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图 3 双向实证研究思路示意 3 Two-way

通过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三星堆器物和三星太极拳的功法和套路筛选的依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后, 认为三星堆文化和三星太极拳的关系在于:三星堆文化里蕴含丰富的身体活动元素, 古蜀人蕴含对身心健康的显隐诉求, 文献的缺失不能表达显隐文化属性, 而器物符号弥补了对文化研究的不足; 三星太极拳这一载体可提示三星堆文化蕴含古蜀人对身心健康的诉求, 对三星堆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2.1 正向实证结果

通过数次对广汉三星堆地区的实地考察, 并进行实地图像信息采集, 结合文献资料的梳理; 同时将三星太极拳的动作进行实地录像和图像采集, 将所筛选的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图像与三星太极拳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因为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为静态标志, 而三星太极拳为动态标志, 故采用“一静对多动”的对比方式, 即一张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图像对照一组三星太极拳图(套路或功法), 并针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通过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与三星太极拳的图像对比可以发现, 它们与基本功法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和同源性。

表 1(Table 1)

表 1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与三星太极拳图像的关系Table of form of and of

序号

器物描述

器物

动作

动作描述

头戴高冠、中间似花、两侧如叶, 立人粗眉大眼、鼻棱突出嘴角下勾、方颐大耳、耳垂有孔; 颈细长, 左臂上举、置于鼻前、右臂平举、与胸平齐, 两手腕各戴3个镯, 双手极度夸张, 握成环形, 拇指特大, 指甲突出; 着鸡心领左衽长襟衣、后摆呈燕尾形, 衣上右侧和背部饰龙纹, 左饰回字形纹与异兽纹。两脚赤、各戴一方形脚镯, 五趾突出立于方座之上[]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太极无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两脚并立站直, 两臂自然下垂, 掌心向里贴靠于大腿外侧, 头正身直, 下颚后收, 两眼平视, 呼吸自然, 两唇微闭, 精神贯注, 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开一步, 与肩同宽, 重心移至两腿间, 两手成三星太极手印。两臂外旋, 手心向上、向前直臂上举平肩, 两臂内旋, 两臂微微内收。臂拱圆外撑向前掤,手心向内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头戴平顶双角冠, 粗眉大眼, 双眉、眼眶、眼球涂饰黑彩。高鼻大嘴, 嘴角下勾, 脖颈粗短。身着对襟长服, 腰束带二周。双手张开抚按腹部, 下体微侧, 右腿蹲屈,左腿单膝跪地大六壬, 两脚赤裸[]

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重心左移, 身体右转, 右脚回收, 足跟提起内碾, 足尖外展, 两臂向外弧形拉开, 垂肘下落, 由体侧向体前上举交叉于额前, 右手在外, 两手心向内, 两腿交叉成右歇步, 两臂内旋外撑翻手心向外拉开, 身体微向右拧, 眼看右手。下肢保持歇步不变, 两臂坠肘下沉内合, 直臂前起于额前交叉, 左手在外手心向内, 眼看两手心, 身体微向左拧, 两臂内旋, 翻腕外撑向两侧打开, 眼看左手[]

此器由山形座和跪坐顶尊组成。山形座座腰上铸饰扉棱, 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裸露、乳头突出, 下身着裙, 腰间系带, 带两端结纽于胸前, 纽中插物。头顶带盖铜尊, 双手上举于头部[]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太极无极的关系

身体姿势保持不变, 坐腰松髋, 屈膝微蹲, 尾闾下坠, 身体重心保持在两足涌泉, 两臂下垂; 然后变两手握拳, 两足趾卷屈内收吸气, 呼气两手及足趾松开伸直此动作。两手握拳向上至耳侧变掌上升至极点, 掌心向外再旋臂五指卷屈握拳沉肩坠肘坐腰, 屈膝下蹲两臂握拳体前下落接近地面。两手变掌触地经两侧沿身体上起回归原来半蹲姿势[]

表 1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与三星太极拳图像的关系Table of form of and of

第1组:青铜立人像(标本K2:149, 150), 在已出土人像中尺寸最大(古以大为尊), 彰显特殊地位, 其上下肢为黄金比例分割, 身着古蜀服饰, 具有表达古蜀人对身份、权力尊崇的属性。服饰符号内涵意义主要体现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从服饰符号的内涵意义解读[-], 遂知场合正式、身份尊贵; 从身体形态角度讲此人气宇轩昂、不怒自威, 双手极度夸张、握成环形, 疑似握有权杖, 拇指特大(拇指在五指中居首, 夸张性放大拇指是权力指向), 是权力的彰显; 立人脚踩一倒置兽头(意为已经被制服或猎杀), 是力量的展现。从身体形态学解读, 此种身体形态和服饰的契合具有展现古蜀人最高等级之身份、权力和力量的社会秩序驾驭综合属性特征; 三星太极拳中的“三星对应”动作姿态亦强调体态中正、自然放松, 手呈三星掌, 相对于胸前。

第2组:铜跪坐人像1(标本K2:04)双手张开抚按腹部, 下体微侧, 右腿蹲屈, 左腿单膝跪地。“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古蜀人生活在成都平原, 相对平静的生活往往被自然灾害所困扰, 人们生活的期望常体现在宗教祭祀活动上。三星堆器物中跪坐的身体形态不仅表达了各种不同的祭祀文化内涵, 也表达了古蜀人各种礼仪的仪态类型。三星太极拳中“白蛇吐信”动作姿态也包括两腿交叉成右歇步, 两臂内旋外撑翻手心向外拉开, 身体微向右拧, 眼看右手。

第3组:头顶带盖铜尊, 双手上举于头部, 顶尊跪坐是古代祭祀中展示巫师在神山顶上跪坐顶尊以献祭神天的场景。左腿呈弓步、足掌翘起, 右腿侧跪、足尖触地是巫师在祭祖或祭神仪式的祈祷身体活动形态, 这是古蜀人在正式场合的礼仪身体姿势。正跪式人像身体形态面部表情表现恭敬谨严, 呈现出阴郁压抑的复杂心理表象, 古蜀人贵族祭祀祖先或神灵的隆重仪式[]。三星太极拳基本功法中的“混元式”动作姿态为两手握拳向上至耳侧变掌上升至极点, 掌心向外再旋臂五指卷屈握拳沉肩坠肘坐腰, 屈膝下蹲两臂握拳体前下落接近地面。

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与三星太极拳套路和基本功法有着明显的同源性, 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不仅有健康养生之目的, 而且有宗教祭祀之诉求。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中富含原始宗教祭祀的元素, 其原始宗教通神之动作对三星太极拳天人合一养生动作的设计具有导引作用。在对三星太极拳创始人李蓉女士的访谈中得知:三星太极拳的创建深受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和三星堆文化的启示, 三星堆文化中蕴含的“天地人和、三星辉映”与太极拳拳理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不谋而合[]; 在创编三星太极拳时, 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等身体动作的设计深受三星堆身体器物形态的启发, 套路中的众星捧月、三星对应和白蛇吐信有较为直观的体现(); 三星太极拳功法动作的设计与理念的形成深受三星堆文化中蕴含的原始宗教通神之动作“天地人和、三星辉映”的启迪。

2.2 逆向实证结果

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太极无极的关系

三星太极拳的衍生与形成, 是基于三星堆器物形态所表达的观念, 是特殊文化符号的提炼和浓缩。通过对李蓉老师的深度访谈得知:三星太极拳创编时吸收了丰富的三星堆文化元素, 三星太极拳蕴含丰富的三星堆文化元素, 是三星堆身体文化的再展演和传承发展。结合对广汉三星堆地区长期的实地考察, 采借三星堆器物这一特殊研究中介, 探讨三星太极拳形成过程中富含的三星堆文化元素, 逆向阐释三星太极拳与三星堆文化难以剥离的依附性关系。三星掌(又称三星太极手):拇指与食指卷屈成圆, 拇指少商穴扣压在食指商阳穴上(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 其余三指伸直,意为天地人合一三星堆文化与太极拳的奇妙融合:三星太极拳的创编与传承, 蕴含三星堆文化中原始宗教仪式聚集民众、众心归一、天地人和的文化元素。三星太极拳中的无极桩蕴含三星堆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无为境界, 正所谓“采天地之灵气、谱写智慧之篇章”。三星太极拳中的游龙式蕴含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的文化元素()。

表 2(Table 2)

表 2三星太极拳蕴含的三星堆文化元素Table of in

序号

动作描述

动作

器物元素

文化符号内涵

三星掌, 亦称三星太极手。拇指与食指卷屈成圆。拇指(少商穴), 扣压在食指(商阳穴)上, 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其余三指伸直, 为天地人和一[]

太极无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从涵义上可分3层:顶部方斗形建筑为上层; 立人座、立人及其冠顶山形座为中层; 底部圈足与二兽为下层。神坛的图像意义, 即自上而下竖向垂直开展的时空序列, 象征“三界”:下层头尾顶承大地的怪兽象征地界; 中层象征人界; 上层人首鸟神身、四方众神、四维凤鸟则构成天界图[]。运用宗教仪式聚集民众, 众心归一, 达到天地人和的境界。修练气功与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无为境界

两脚并立, 头正身直头心(百会)向上顶天, 脚心(涌泉)向下立地, 中轴心肚脐于命门合后收外突。两眼平视, 舌顶上腭, 下颚后收, 松肩垂臂, 手指伸直, 意想与地相连, 身体重心移至两腿足心涌泉。两眼微闭, 内视丹田, 呼吸放松[]

太极无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器物造型为圆形, 正中阳部凸起, 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 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五行:金、木、水、火、土)起安装固定作用, 共同矗立于宇宙中[]

两手下落, 两臂下垂, 手心向上, 身体后仰展胸, 低头弓腰, 两臂前合, 向前环抱, 同时两膝下蹲, 身体前弓, 后背脊椎外展突出。两臂放松, 下沉外展, 手心向上, 两膝前跪, 展髋、展腰、展胸[]

太极无极的关系_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无极与太极的关系_太极无极的关系_太极和无极分别说的什么

铜神树上共有9只鸟, 造型完全一样, 应有具体寓意。上古先民认为日升日落是以鸟为载体, 故很多民族都将鸟的形象作为太阳的象征。三星堆青桐树是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 沟通人神, 神灵藉此降世, 巫师藉此登天

表 2三星太极拳蕴含的三星堆文化元素Table of in

3 三星堆文化对三星太极拳推广的启示3.1 转化三星堆文化蕴含的权力和等级文化符号标志

三星堆器物蕴含权力和等级文化符号标志, 三星太极拳应将其转化为不同个体、群体对身体健康权利的诉求, 以展示群体层面的凝聚力功能和个体层面的生命力和思想力功能。太极拳蕴含“静、柔、意、气、缓”五大养生要素。心“静”去除杂念, 以静全神; 动作“柔”和, 可避免肢体僵硬老化和早衰; 以“意”导动、运气, 使之心勿旁鹜; “气”运于任督, 行于手足,归于丹田三星堆文化与太极拳的奇妙融合:三星太极拳的创编与传承, 以使上下气机绵绵相续; “人欲小劳, 但莫大疲”的传统养生思想指引下形成的“要慢不要快”的套路节奏, 奠定了太极拳运动普遍适合人体延年益寿的基本生理需求[]。三星太极拳以太极、八卦为主旨, 遵太极拳基本的养生原理、功法与技能, 循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脉络, 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为根本诉求。三星太极拳凝练在群体层面的凝聚力功能、在个体层面的生命力和思想力功能, 承传三星堆文化中对身体能力、身体健康权利强化的符号功能, 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相契合, 与体育功能的再认识(体育在国家层面是生产力, 在群体层面是凝聚力, 在个体层面是生命力和思想力)具有时代意义。

3.2 扬弃三星堆文化蕴含的宗教礼仪文化

三星堆蕴含浓郁的宗教礼仪文化, 三星太极拳应秉承“礼节、文化”的符号标志, 展示中国传统武术的礼节。在世界求和平、国内求和谐、两岸求和解、人人求和敬的时代背景下, 三星太极拳在海内外的推广, 理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秉承中华传统武术自古注重内外兼修、先礼后兵的基础上, 挖掘三星堆器物富含浓郁的宗教礼仪文化。正确认识礼节文化既是维持社会秩序重构的非强制手段, 亦是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标志。三星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新枝”, 在推广与传播实践中, 应在筛选基础上, 扬弃三星堆器物所蕴含的礼节文化符号标志, 以凸显不同身体姿势下身体活动所蕴含的符号功能。

3.3 挖掘三星堆器物中蕴含的和谐文化功能

三星堆器物中蕴含“天地人”合一、“人神”同型, 三星太极拳的推广应承接和谐的文化功能, 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内心的平衡与和谐。三星堆铜神坛分为三层:“三界”下层头尾顶承大地的怪兽象征地界; 中层象征人界; 上层人首鸟神身、四方众神、四维凤鸟则构成天界图[]。运用宗教仪式聚集民众, 众心归一, 达到天地人和的境界, 是古蜀人的生活诉求。通过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聚众练习三星太极拳。三星堆器物中蕴含“天地人合一”“人神同型”的文化元素, 在三星堆文明鼎盛时期, 权力和等级建立在身体能力之上, 对权力和等级的尊崇亦是对身体的敬畏。在当前, 三星太极拳的传承、活化与新生, 不仅关乎个体技艺与精神, 更凸显三星堆文化生态整体性转型和发展的问题。三星太极拳为形意拳, 其“形”主要受传统太极拳和三星堆器物形态的启示, 其“意”凝练和蕴含浓郁的三星堆文化元素(宗教祭祀、“天地合一”“人神同型”、图腾崇拜等)。三星堆文化中凸显和谐共存、等级分明、共同发展的“合”的文化符号标志, 通过器物得到了表达。三星太极拳以具体运动式样促进社会秩序的完善, 对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自我身体和心理的平衡调适, 不仅是三星堆文化元素的展演, 也是三星太极拳对文化符号的挖掘与凝练。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名目繁多,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名目繁多,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周秦以来,天神称祭,地祗为祀,宗庙称亨。《周易》中祭字只有2处,一是困卦的祭祀,二是既济卦的禴祭。禴祭是古代君王具有的祭礼。祀字也只有两处,祭祀的对象也是泛指的神灵。高亨在《周易古经今注》里认为元亨利贞,为2个动作祭祀和贞卜,元亨是大型祭祀,利贞是举行贞卜。亨,祭祀的对象,应该是宗庙。

(知识点)祭祀宗庙的几种含义及其含义!

(知识点)祭祀宗庙的几种含义及其含义!

周易观卦详解-图解易经天地观卦01易经观卦卦辞【卦变】:四阴消阳,《否》变《观》,九五为主爻。【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据卦体、卦德解释卦名。【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解释卦辞。易经观卦象辞03易经观卦爻辞1、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结论】:观卦六爻皆言观。

羊萃(D)与后天巽同宫东南的祭祀

羊萃(D)与后天巽同宫东南的祭祀

亨,利贞。反体曰升(F),姤以遇,遇以萃,萃以正,则利有攸往,而得南征之吉。【卦变】:四之上,观(;)变萃(D),九五主事,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物华聚于地,天宝藏于山,是萃之盛也,谓之「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顺,坤之德也。

格物等到被大学录取了,才去看自己的专业

格物等到被大学录取了,才去看自己的专业

我是医学影像技术大专09年毕业的。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1年在浙江文科的分数线是多少?或许你看错了,各位前辈,我是陕西2011届的文科考生,371分,想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或者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行吗再请教一下该校护理专业好不好?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1年

佛教美术欣赏/卦辞萃(版)

佛教美术欣赏/卦辞萃(版)

卦辞萃:亨。九五爻辞:萃有位,无咎。九四爻辞: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六三爻辞: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六二爻辞: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初六爻辞: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