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系辞传》有关筮法的第一步骤(图)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3-01-08 16:00:40

《系辞传》有关筮法的第一步骤(图)

周易古筮法详解〈〈系辞传》有关筮法的内容是: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易经筮法步骤,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筮法的第一步骤是“分而为二”,“分而为二以象两”,两是两仪,未分之前的四十九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整体的一,它象太一、太极。第二步骤是“挂一以象三”,从分为两部分的蓍(sh)草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于是形成三部分,象天地人三才。第三步骤是“操(she)之以四以象四时”,操的意思是数。“操之是四个四个地数。“以象四时”的四时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第四步骤是“归奇于制(le)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物而后挂。”闰”,五年之中置两个闰月。“再物”,物是余数的意思。两只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两只手两个余数《系辞传》有关筮法的第一步骤(图),故云“再物”。得出两个余数,合到一起,“而后挂”,这一易完毕。“挂一”,从一部分中拿出去一根,两部分余下来的还有四十八根。四个四个地数,一只手可能余一,而另一只手必余三;一只手余二,而另一只手必余二。不余则视作余四。总之,每只手的余数不外乎一、将第一次变化后取得的余数放置在一边,用剩下的蓍草开始第二次变化。

易经些子法_千纸鹤折法步骤 步骤_易经筮法步骤

在第一次变化的第二部中取走的一根蓍草,与最后得出的作为余数的蓍草,都单独放置,不再参加第二次的变化,因此第二次变化所用的蓍草是44根或40根,如下图:49—4449-40第二次变化除了所用蓍草的数目比第一次少外,其他步骤与第一次变化完全相同,也要经过“分而为二”、“挂一”、“操之以四”、“归将第二次变化求得的余数也单独放置,那么易经筮法步骤《系辞传》有关筮法的第一步骤(图),剩下的蓍草数目共有三种可能:40、36、32,如下图:44—4044—40-4=3640—32用剩下的蓍草再开始第三次变化。第三次变化的步骤与第二次变化完全相同,其余数也仅有两种可能:4或8。扣除第三次变化的余数后,剩下的蓍草数目存在四种可能:36、32、28、24,如下图:40—3640—36-4=3236—32-4=2832—24经过三次变化之后,将剩下的蓍草数除以四,就得出四个数中的一个,这也就求出了一卦六爻中的一爻。如果是7,就是阳爻,少阳,画为“-”;如果是9,就是阳爻易经筮法步骤,老阳,为变爻,画为如果是8,就是阴爻,少阴,画为“--”;如果是6,就是阴爻,爻,画为“己以上3次变化可归纳为:次,就可以求出其他五爻,从而构成一个六画卦。因为每求出一爻都需要经过次变化,求出六爻共需要18次变化,这也就是〈〈系辞传》中所说的“十有八变而成卦”。

易经筮法步骤_千纸鹤折法步骤 步骤_易经些子法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塔罗牌占卜你是哪种类型的蓍草起卦法?

塔罗牌占卜你是哪种类型的蓍草起卦法?

今天再给大家讲一下古老的蓍草起卦方法,也叫做大衍筮法。蓍草占卜最初的筹策是一种叫蓍草的植物做的。周易·系辞传(上)意思就是,筮者准备好五十根蓍草,象征大衍之数。进行运算的是四十九根蓍草。在这个例子中,本卦是地天泰卦,变卦是雷泽归妹卦。本卦和变卦配合起来看,就可以根据《周易》的解卦方法断事情了。

手头没有活过千年的蓍草,是算不准的

手头没有活过千年的蓍草,是算不准的

《周易》把乾坤两卦放在六十四卦的开头,其实就是提出了易道的主旨,即天地万物无非阴阳,无阴无阳,无阳无阴,阴阴阳阳,或阴或阳,只是阴阳,唯有阴阳。而所谓阴阳,则无非生灭、起落、盛衰、刚柔、健顺、强弱、顺逆、沉浮、福祸、幽明等等。所以这全阳的乾卦,是阳中含阴,即阴即阳,刚柔相济的。

周易算命,《易》有三易,五十根蓍草

周易算命,《易》有三易,五十根蓍草

我们常说周易算命,其实,《易》有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是《易经》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或曰三种形态,相传《周易》就是由周文王发明的,周文王就是《封神》里的姬昌。

风水堂:六十四卦中所有的凶卦

风水堂:六十四卦中所有的凶卦

Q2:地火明夷的易经卦辞Q3:明夷卦的介绍主卦是离卦,卦象是火,阳数是5;客卦是坤卦,卦象是地,阳数是0。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转明。相传《归藏易》是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为止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为止

《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