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凡理性无法接受的,一概不理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2-06-23 19:08:44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凡理性无法接受的,一概不理

在听徐英谨老师的《哲学家的10种生活提案》,有意思,简单记个笔记,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最经典的苏格拉底的语录大概就是“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们用真诚的辩论来揭露公共议题本身的理性根据,凡在理性上无法接受的事情就一概不理。

总结了一下,音频大致有七个主要的议题。

第一,生死观。

柏拉图对于苏格拉底哲学观点的记录中,生死观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在表达苏格拉底因为真理而死。

苏格拉底因为自知无知被德尔菲神庙中的神谕“封为”雅典最聪明的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诸神已死”,理性至上。中间有很多次逃避死亡的机会,他都没有尝试。他的生死观主要可以总结为正义,或者说契约精神,苏格拉底认为,尊重和服从法律的审判,是公民应尽的神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衡量个人道德操守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件事是正义的,而对于正义的损害(即逃避审判与死亡)是不能够通过肉体生命的延长得到弥补的。这与目前电影中很流行的“漫威的佐罗精神”(江湖道义可以在法律之外实现自己的正义,可以构成对司法能力不足的补充)有很大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哲学家认为从事哲学时间的一个恰当方式就是死亡,这是以身心二元论作为基础的。既然哲学是追求真理的,而真理与思想更为相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那么思想的纯洁性就很容易被肉体的感官所破坏,因此哲学家就要渴求纯粹的思想。而正因为纯粹的思想只有靠灵魂与肉体的彼此分离才是可能的,而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又意味着死亡,所以哲学家就要面向死亡,渴望死亡。哲学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即追求不朽,追求个体在未来展开的历史中的存在感。

第二,正义。

正义的来源不是对于道德权威、宗教权威的尊敬,而是来自于对理念的关照。

苏格拉底最经典的比喻——洞穴之喻,类似于《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在这个比喻中,洞穴就是人体感官所能够触及的世界,它表示人类所处的普通环境。但问题是我们太相信感官了,我们总是认为感官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世界本身了,殊不知感官只是以曲折的方式体现了真实的事物是什么,正如事物的影子只是以曲折的方式来体现了事物本身是什么一样。跳出囚徒的眼界,沿着一条思想的通道走出洞穴,上升至阳光,这在哲学上就代表着我们的灵魂从所谓的可感的世界——也就是感官的世界——提升到了理念的世界,也就是只有理性才能领会的那样一个理智世界。

这里要理解的是共相与殊相之间的区别。字面意思。共相代表了理念,而这个理念在另一程度上,即善。理念论的一个根本的想法在于:要摆脱对于这种个别的感性的事物的感知,然后慢慢的上升到对于理念一般的认识,由此你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你才能够真正的明辨是非。理念是抽象的,是超越时空的;所以善也是抽象的,是超越时空的。这里善的行为是具体的,是随语境变化的,但所依据的抽象的善是永垂不朽的。

另一点对于洞穴之喻的解释:人生最大的悲剧其实就在于每个人所认为的不同的社会真相。

第三,爱。

阿里斯托芬:爱情是对完整的希望和追求。来源于人被一分为二的神话。

阿伽通:爱的完整不如爱得美丽。他认为,爱是一切美的集合,因为从神话角度来说,爱神是一个年轻娇嫩、坚韧和平、远离暴力、公正审慎、勇敢无惧、聪明智慧的一个神,那是最美的、最善的一个神。他不但自己美丽,而且他也产生所有美丽的和善良的事物。所以爱神就是一切美的集合,而且他远离了一切的恶。

苏格拉底:爱是非理性在渴望理性。爱的本质是什么?是贫乏与丰饶的结合方式产生了爱。按照柏拉图的爱情观,我们爱的其实不是人,我们爱的是某种性质,这种性质是一种理念,在一个特定的人的身上的显现方式,我们归根结底还是爱理念。美神是独一的,排他的,但是美的显现方式却是可以非常丰富的,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对象里面。因为我身上没有那么多美的理念,所以我看到了这些事物上有美的理念,所以我就产生了一种要补足自己亏欠的这种心理冲动,这种心理冲动就是爱。

爱就是我们希望阳光、希望往上爬的那种精神动力。就一种情感而言,它是一种非理性状态,但它又不是那一种仇视理性的非理性,就像那种歇斯底里的非理性。不是,它是一种朝向理性的光芒的那种非理性,是一种渴望理性的非理性,所以它仍然和理性之间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这里的爱,不单单指男女之爱,任何广义的爱都包含在内,说到底,是对于美的追求。要对美的概念有追求,有触动,肯为之劳神费力,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了。

第四,艺术。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模仿的模仿,所以是次级货。但是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超越意识形态的。二人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五,灵魂说。

灵魂不是单纯的。自我的三个构件:欲望、激情、努斯(理性)。

弗洛伊德的三分法: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一种在潜意识状态下的思想,它代表的是一种思维的原始程序,它代表的是人类思维的某些最隐藏的层面,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最具有本能冲动的那些欲望,它有一点像柏拉图所说的欲望。自我,一个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它是从本我当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它属于人格结构中的一个中间层,它能够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这种意义上的自我实际上是有点像柏拉图所说的努斯的作用了。超我则很可能是指涉某一种道德性的自我。

在弗洛伊德的三分法里面,它是没有激情的独立位置的。而在柏拉图的三分法里面,它也没有超我的独立位置。因为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他看重的是本我在自我心理动机的构成中所起的隐蔽的作用。他特别看重本我,他把更多的戏份是交给本我了,而激情,就柏拉图赋予这个词的原意而言,是具有规范性的和社会性的,因此就被弗洛伊德所忽略了。反过来,对于柏拉图来说,他虽然非常强调社会教化对于灵魂熏陶所起到的作用,但是他很可能不会使用超我这样的字眼。

从弗洛伊德看来,超我这个词儿与社会教化之间是一个效用,是不需要一个理念论在背后担保的。而柏拉图则强调价值的来源是不仅仅是来自于教化,更是来自于个体对于善终极理念的直接关照。所以也许他也会强调社会教化,但这个社会教化如果脱离理念论的背景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就没有柏拉图哲学的味道了。

柏拉图哲学中灵魂说有趣的部分是对于激情的强调。这里的激情虽然是一种情感,但是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具有道德内容的情感,包含着对于欲望和理性的双重否定。但是如果激情失去了理性的担保,它的可靠性就只能来自于“神”了。而柏拉图主义早就否定了这一点。所以,需要一个社会组织,即对于政治组织的哲学思考。

第六,政治哲学。

城邦的四种政治德性(基本道德):正义、智慧、节制、勇气。实际上这个“四”里面有一个东西是有点虚的,就是所谓的正义。正义它并不是对应一个确定的阶层所应该具有的德行,正义是指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德性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体现出了正义的特征。所以真正被落到实处的道德还是只有三种,这就是智慧、节制以及勇气。基本对应于灵魂的三个组成成分。

第七,知识。

知识是复杂的,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它超越了对具体知识的罗列;超越了感觉;超越了真的想法;超越了被恰当的说明所支撑的真的想法。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复杂的社会上,提高知识的门槛,并由此提高自己的警觉心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自保之道。

最后一点关于理想主义的解释。柏拉图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智者的工作是在洞穴里面制造影子,而不是制造真实的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时间线伸缩原理:在生死关头对于自己人生的回顾,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大的道德原则的敬畏。对于柏拉图主义者来说,凡人皆有一死,所以人在死亡之前,在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过滤掉很多利益方面的得失,更在乎自己是否实现了理想。

这可能就是他们所说的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知胜大咖)傅统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优秀人民书画家成果展

(知胜大咖)傅统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优秀人民书画家成果展

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傅统先是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傅统先先生是新中国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者,是西方教育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者。

2018年人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程

2018年人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程

本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为纬、以各时代主要哲学家哲学思想为经,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较具体、较通俗、较系统的呈现。儒、佛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在中国哲学史上各有其特殊的理论贡献,要全面?

:我如要写阳明,就想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

:我如要写阳明,就想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

回过头来说说本书的主角王阳明。阳明的良知学,让很多人走上善途,而且充满信心,这是阳明对学术、对世人的主要贡献。可惜的是,不论阳明自己的文集或弟子编的《年谱》,有关这方面的描写并不多,这使我们对阳明的一生,缺少了健康上的证据。

(每日一题)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奠基人

(每日一题)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奠基人

在王阳明的经典著作《传习录》中,他有一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这句话简短而深刻,道出了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和思想内涵。王阳明这句话的第一部分“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独立性。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作者冈田武彦成名作及代表作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作者冈田武彦成名作及代表作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特别是儒学发展史为背景,在简明生动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