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中国酒文化的哲学解读:老子的故里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3-05-14 19:04:33

中国酒文化的哲学解读:老子的故里

中国酒文化的哲学解读

(本文是周国平9月18日在2019中国酒业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的第一部分,地点亳州)

亳州很了不起,出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量级的伟人,一个是老子,一个是曹操。老子是文化伟人,大哲学家,道家哲学的创立者。关于老子的故里在什么地方,是有争议的,我采用的是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的说法。

一、中国酒文化的鼻祖是庄子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_庄子哲学主张_庄子的生存哲学

中国酒文化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就是制酒的工艺、器具等。按照传说,酒是夏朝第六代君王杜康发明的,那么,物质层面酒文化的鼻祖可以说是杜康。另一个是精神层面,就是与酒相关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这个精神层面的鼻祖是谁呢?我认为是庄子。在中国,精神层面酒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而源头可以追溯到庄子哲学。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都嗜酒,也都喜欢庄子,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也许有人会问,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立者,酒文化的鼻祖为什么不是老子呢?我的看法是,同为道家哲学,老子和庄子很不一样。老子的思想玄奥,文字简约,庄子的思想浪漫,文字绚丽,因此庄子更能够感动后世文学家的心灵。

庄子的哲学,主要提倡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真性情,他称之为性命之情,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纯朴的本性,一定要保护好,不让它们被物质和世俗败坏。他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意思是:把自我丧失在物质上面,把本性丧失在世俗上面,这样的人是颠倒的人。这个境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破除假我,回归真我,超脱功利。

第二个境界是逍遥游,《庄子》内篇第一篇的题目就是《逍遥游》,实际上全书许多地方都讲了这个境界。简要地说,逍遥游是与道合一、与宇宙本体合一的境界,《庄子》中对这个境界的典型描述是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造物者游”、“游无穷”。由逍遥游而达成齐物论,即“万物为一”,“万物与我为一”,因此可以“入于不死不生”了。这个境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超越小我,融入大我,解脱生死。

在《庄子》中,直接谈酒的地方不多,我只查到两处。一处讲酒的好处,大意是:喝醉酒的人从车上摔下来,一般不会受大的伤,他的身体构造和别人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神全”,就是他的精神是浑然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乘车,也不知道自己摔了下来,“死生惊惧不入乎胸中”。另一处讲应该如何饮酒,大意是:真人不拘于俗,饮酒以快乐为主,不挑酒具,不讲礼仪。

这两处都讲得很好,但不重要。庄子自己是否饮酒,不见于记载中国酒文化的哲学解读:老子的故里,但也不重要。对于中国酒文化来说,重要的是庄子提倡的两个境界,中国文人饮酒要追求的就是这两个境界。在庄子看来,人生有两大悲哀,一是受功利的支配,活得不单纯,二是受生死的支配,活得不长久。他提倡两个境界,就是要解决这两大悲哀。人生在世,一要超脱外在的功利,享受生命单纯的快乐,二要超越身体的小我,享受精神辽阔的自由。这样的人生观,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

庄子哲学主张_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_庄子的生存哲学

中国文人是有双重人格的,所谓儒道互补,儒和道各有其用。儒用来励志,鞭策人们追求功名利禄;道用来超脱,鼓励人们追求生命情趣和精神自由。这后一个方面来自庄子,如果没有这一个方面,中国文人不知会成为怎样的俗物,而不甘心成为俗物的,不知会怎样苦闷。

古人很早就饮酒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但是,文人雅聚,饮酒吟诗,以酒入诗,这个风气是曹操开创的,我在第二部分再讲。从曹操开始,中国文学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会苍白许多。在中国文学史上,诗酒结缘有两个高潮,一是魏晋,二是唐代,下面我分别来讲。

二、魏晋文人与酒文化

1、竹林七贤

鲁迅有一篇著名的杂文,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讲到了魏晋文人与酒的关系。魏晋文人里,在曹操之后,最卓越的是竹林七贤和陶渊明。

庄子哲学主张_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_庄子的生存哲学

竹林七贤,因为七个文人经常在竹林里聚饮而得名。他们生活在魏的末年,“司马昭之心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路人皆知”,魏即将被晋取而代之。在这个时期,政治斗争残酷,从政是高风险行当,因此,竹林七贤都有意识地远离政治。对于他们来说,超脱功利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需要费力气来追求这个境界。他们沉溺于酒,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逃避做官,躲避灾难。另一方面,逍遥游的境界不容易达到,饮酒就成了逍遥游的一个替代品。

竹林七贤中,最有才华的是阮籍。他精通老庄哲学,写有专著。他名气很大,魏政权多次聘他当大官,他都推辞了,可是,听说一个兵站的厨师善于酿酒,存了许多好酒,他就主动要求去兵站当了一个小官,天天纵酒昏睡,不问世事。他向往“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的逍遥游境界,但不可得,就只好沉湎在酒里了。他写了八十二首咏怀诗,里面浸透了生命无常、人生短促的悲伤,例如:“人生若朝露,天道竟悠悠”;“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他好像没有直接歌颂酒的文字,但他的诗说明,他之所以沉湎于酒,是为了借酒浇愁,浇人生之大愁。

竹林七贤中,最出格的是刘伶。他光着身子饮酒,别人嘲笑他,他回答说:天地是我的衣服,你们自己进到我的裤子里来了。老婆劝他戒酒,他让老婆拿酒来,对鬼神宣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斗,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言毕痛饮大醉。《晋书》说他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锄头跟随他,吩咐说:我喝酒喝死了,就随地把我埋掉。他写了一篇《酒德颂》,赞颂醉酒的好处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总之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醉眼看世界,一切皆虚幻,酒可以让人摆脱身外这个现象世界的困扰。

竹林七贤的共同特点,一是爱酒,二是爱文学,三是爱自然山水,四是爱音乐。阮籍和嵇康的音乐成就尤其大,阮籍有音乐专著《乐论》和琴曲《酒狂》传世,嵇康写有音乐专著《声无哀乐论》,他得罪司马昭,被杀头,临刑前弹奏自己创作的琴曲《广陵散》,叹一口气说:“《广陵散》从此绝矣。”在酒、山水、音乐、诗之中生活,这样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给后世真性情的文人树立了榜样。

2、陶渊明

陶渊明是晋代大诗人。他是官二代、官n代,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和父亲都是太守,他自己几次任小官,最后一次是当彭泽县令,当了八十余天就辞职了,摔下一句名言“岂能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田隐居。

按照《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他很穷,屋子破得挡不住风雨和太阳,衣服打了许多补丁,经常揭不开锅,但安之若素。他天性爱酒(“性嗜酒”),亲朋好友知道他穷,就备酒请他喝,而他去了一定把酒喝完,一定要喝醉(“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陶渊明天性就是一个散淡之人,用不着靠酒来超脱功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笔下的田园生活多么平常,又多么美好。这个名句出自他的组诗《饮酒》第五首,在这首诗里,他说他之所以能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人世间活得这么安静,原因是“心远地自偏”,他的心很安静,离功利世界很远很远。他是完完全全为田园而生的人,功名利禄丝毫不能进入他的心中。他是真散淡,真超脱,借用席勒的概念,他是一个彻底的素朴诗人,和他相比,别的中国文人都成了感伤诗人。

然而,要解脱生死,就不能没有酒了。以《饮酒》为题的诗有二十首,在另外那些诗里,包括别的题目的诗里,他也常常表达靠酒忘却生死苦恼的动机。例如:“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事实上,人不分古今,生死都是人生之大忧,不是那么容易解脱的。不过,陶渊明终归是豁达之人,能够用自然的眼光看待生死,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只是回到自然中去罢了。

三、唐代诗人与酒文化

诗酒的结缘,在唐代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唐代的大诗人,也是没有一个是不爱酒的。在人们的印象里,杜甫、韩愈都是很严肃的人,可是,杜甫的诗这样说自己:“我生性放诞,嗜酒爱风竹。”他在诗里经常写到,因为穷向人借酒,或者借钱买酒,或者在酒店里赊酒,总之再穷也要喝酒。韩愈的诗说自己“遇酒必酩酊”,还说“断送一生惟有酒”,意思是这一辈子要过得下去,就只有靠酒了。李白更是以酒仙著称,杜甫对他的描写家喻户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也夸张地说自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元稹说自己:“我本癫狂耽酒人”。白居易说自己:“一生耽酒客”。总之,都爱酒,并且引以自豪。

唐代诗人饮酒,要追求的也是庄子的二境界。不过,第一个境界,超脱功利,对于唐代文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唐朝历史很长,中央政权和官僚体制比较稳固,文人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唯一的途径是做官,因此普遍看重功名。不像在魏晋乱世,文人宁愿远离政治,逃避灾祸。可是,越是有才华的文人,往往越是不得志,于是就要用酒来消解仕途坎坷的烦恼了。在唐诗里,充满了爱酒不爱功名的表白,而这恰恰表明,心里对功名是非常在乎、非常纠结的。你看陶渊明,从来不这样表白,因为他心中根本没有功名这个东西。

这种情况在李白身上格外突出。李白是一个功名心特别强的人,又特别不得志。他一生只有一次近乎做官的经历,所谓待诏翰林,在唐玄宗身边等待任命,但不到一年就被辞退了。对这一段经历,他一辈子念念不忘。他经常喝着酒发表藐视功名的豪言壮语,例如:“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等等。这些话其实都是在劝慰他自己。他说的身后名,指的也是功名,在封建时代,功和名是分不开的,你做了大官,你的名字才会被后人供奉,代代相传。在当时的人包括文人自己眼里,文学只是雕虫小技,李白哪里想到,正是文学使他得到了“身后千载名”。

相比之下,白居易要超脱得多,我上面引了他的诗句“一生耽酒客”,那是前半句,后半句是“五度弃官人”,他说的是事实。他做过杭州和苏州的市长,最后做到司法部常务副部长,辞掉了。他的诗还说:“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除非一杯酒,何物更关身。”官场的腐败和复杂让他心烦,一杯酒下肚,看穿了仕途的荣枯只是过眼云烟。

庄子提倡的第二个境界,通过逍遥游解脱生死,从来就不容易达到,唐代诗人同样如此,就只好一醉方休了。这样的诗就很多了,最著名的是李白的《将进酒》,全诗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岁月飞快流逝,人生易老,那就喝酒吧,“与尔同消万古愁”。白居易的诗句说得很直白:“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李贺的诗句说得很沉痛:“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总之,死这件事是无可奈何的,只能靠喝酒来忘记它。

饮酒对于超脱功利和解脱生死的作用虽然有限,但是,饮酒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唐代诗人饮酒很讲究格调。第一必须有自然美景,往往是在花间月下,林中池上。第二必须有音乐,一边弹琴一边饮酒。第三当然还必须写诗。在唐诗中,酒与景、酒与琴、酒与诗往往紧密相伴。酒与景,比如李白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与琴,比如李白的诗句:“琴鸣酒乐两相得”;白居易的诗句:“竹间琴一张,池上酒一壶”;“只将琴作伴,唯以酒为家。”酒与诗,比如杜甫的诗句:“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白居易的诗句:“各以诗成癖,俱因酒得仙。”韩愈嘲笑京城里的富二代,说他们“不解文字饮”,不懂得饮酒要有诗的境界。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还可以加上:在乎诗和音乐也,在乎文学和艺术也。总之,饮酒不能只是一种生理的行为中国酒文化的哲学解读:老子的故里,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必须有审美的意境。

END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奇门遁甲全书原本:道家文化中的重要文献,预测未来的术数经典

奇门遁甲全书原本:道家文化中的重要文献,预测未来的术数经典

1、奇门遁甲全书原本2、奇门遁甲全书原本PDF为什么有人想要《奇门遁甲全书原本PDF》呢?如何《奇门遁甲全书原本PDF》呢?3、奇门遁甲书籍最好是哪一本“奇门遁甲秘笈大全白话文”是一本关于奇门遁甲的书籍,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与奇门遁甲相关的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运用奇门遁甲之术。

六爻预测原理及方法:探究传统文化周易六爻预测的奥秘

六爻预测原理及方法:探究传统文化周易六爻预测的奥秘

主要是地支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冲相合以及日月对用神原神,世爻应爻的作用以及六爻预测原理他们之间的相互五行作用也要参考六神和卦辞爻辞等综合判断的结果反应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教我们如何面对困惑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奇门遁甲全书原本:道家文化重要文献,预测未来指导实践的经典

奇门遁甲全书原本:道家文化重要文献,预测未来指导实践的经典

1、奇门遁甲全书原本2、奇门遁甲全书原本PDF为什么有人想要《奇门遁甲全书原本PDF》呢?如何《奇门遁甲全书原本PDF》呢?3、奇门遁甲书籍最好是哪一本“奇门遁甲秘笈大全白话文”是一本关于奇门遁甲的书籍,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与奇门遁甲相关的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运用奇门遁甲之术。

不过五风水古籍 探秘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与禁忌的深层联系

不过五风水古籍 探秘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与禁忌的深层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关于树木与人居环境相互影响的说法,其中“五树进宅,人穷家败”便是流传甚广的一则民间禁忌。穿越古今,我们探讨了“五树进宅,人穷家败”这一民间禁忌的历史脉络与深层文化意涵。

麻将为何有万筒条三?易经中的奥秘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麻将为何有万筒条三?易经中的奥秘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约而同的惯例,就是把什么新事物都算在易经头上,以表师出有名。数字一是代表最初的开始,易经告诉我们数数是从一开始数,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数数从0开始数。(二)借梅花易数来占卜打牌易经在汉代后发展出两派,一派术数,一派易理。梅花易数属于术数一派的,作用就是用占卜来指导人前进。